晚潮|七月半

liukang202420小时前网友吃瓜805
□陈建辉
“七月半”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道教称之为中元节,释教称其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风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我国岁时时节有“三元”之称。三元即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释教则称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源于前期的“七月半”农作丰盈秋尝祭祖。古时人们关于耕耘的丰盈,常寄予于神灵的庇佑。秋天是收成的时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典礼,先把时令佳品供已逝祖先享受,然后自己和家人再品味这些劳作的果实,并祈保平安,以求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中元节的文明中心便是敬祖尽孝。
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曩昔民间从七月初一有开鬼门的典礼,直到月底关鬼门完毕,都会举行普度施舍活动。听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引起孤魂;而主体则在建立普度坛、架起孤棚、交叉抢孤等行事,最终以关鬼门告结。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书本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民间风俗中,这一天祭祀的并不是专为祖先亲人,也包含孤魂野鬼。
上元节是人世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奥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阴间,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此俗叫“放河灯”。肖红在《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对这种风俗作了最好的解说:“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纠缠在阴间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能托生。”灯型多为莲花灯,其意义为超度鬼魂。《金陵岁时记》中称:“中元金陵人家,延僧舟次诵经,剪五色纸为荷花灯,沿水放之,俗称斋河孤。”《熙朝乐事》中说:“僧家建盂兰盆会,放灯于西湖及塔上湖中,谓之照冥。”元张雨在《西湖放灯》一诗中写道:“共泛兰舟灯光闹,不知风露湿青冥。现在池底休铺锦,此夕槎头直挂星。烂若金莲分夜炬,空于云母隔秋屏。却怜牛渚清狂甚,苦欲燃犀走百灵。”
释教则是办佛事,放焰口。自梁代起,民间在中元节举行设斋、供僧、布田、放焰口等活动。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阴间鬼魂的。
中元最主要的风俗仍是祭祖。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管贫富,都要预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按我国的风俗,一年中祭拜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预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拜,以示悼念。
据《弘治温州府志》记载:郡人所以日设盂兰盆,请和尚诵经追荐祖考。亦有具酒肴祭祠堂,不必僧者。《万历温州府志》记载:俗有设盂兰盆,请僧追荐祖先。其遵礼者,悉具酒肴祭家祠。可见,在明代的温州,在中元节这一天基本上是来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
每年中元节前,母亲就早早做好预备去街上买了一大袋金银纸和香烛等祭品回来,在闲余时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房间里折金银纸,包一些金银锭。母亲折得很忠诚,很精密,一个个金黄银亮的金银锭,煞是好看。期间,母亲会挑个好的日子,就在厨房里繁忙起来了,精心肠烧制一顿丰富的饭菜,给祖先过一个归于他们的节日。黄昏时分,母亲就叫咱们把炒好了的菜肴端到列祖列宗的遗像和香炉前的方桌上,预备接祖祭祀。便是把列祖列宗的鬼魂接回家来,请这些去世的亲人品味人世烟火餐。
记住小时分此日,爸爸妈妈除了祭祀祖先之外,还有“烧纸钱”。许多人家预备银纸(冥币)黄昏时分,在大路旁,田埂上,或墙角边等偏静的当地燃烧,施舍孤魂。还会进行“放河灯”活动。蒲岐坐落乐清湾面向东海,郊外四城河呈回字形,全长四里左右,城内又有很多的池塘,是放河灯的绝佳之地。蒲岐流传着一首关于“放河光”的歌谣:“或人娘,舌勿长,放河灯,做道场,花未紥,船未璜,冇时间,拉家常。”由此可见,蒲岐“放河光”的风俗非常隆重而热烈。
孩童时,形象最深的是抬“城隍爷”活动中的各种扮相。如有是非无常。他们口吐长舌。白无常则笑颜常开,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你也来了”四字;黑无常一脸恶相,长帽上有“正在捉你”四字。如有扮成监犯戴着桎梏,手臂挂着灯笼,“扎肉灯”来赦罪。《杨青集》中有诗:“别有监犯冠胜场,纺绸短袄白罗裳。怜他粉嫩两条臂,双挂金炉絷肉香。”也如有小孩扮成罪人的。《杨青集》中也有诗:许落三年扮罪童,公役押送赭衣红。披枷带锁非其罪,谁救儿夫缧绁中。”
当天,大人们都会告知小孩晚上不要出去玩,特别专门吓唬那些不听话狡猾的孩子,说:“出去就会被孤魂野鬼抓走”。
写到结束吟诗一首:《中元节有感》大帝生辰鬼门关开,祖先跨界到家来。阴阳南北极无缘见,香烛阴钱寄思哀。
作者简介:陈建辉,我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著作,未经许可,制止转载、仿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达等全部著作版权运用行为,不然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查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告发/反应
标签: 晚潮七月

相关文章

又是一年七月半,文明祭祀新主张!

下周就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操之中元节了,放河灯、祀亡魂、放焰口、祈丰盈等等都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尽管亲人已逝,但咱们仍然对他们充溢思念,但是咱们思念的方法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损坏了环境,也一起影响了环卫工人的...

有一种乡愁,叫七月十四

香港,市民在街头烧纸钱。图/next 文/袁奉一今日是阴历七月十四,鬼节。假设有人特意打电话来提示你这一点,不免有些令人毛骨悚然。可在华南的许多当地,鬼节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乃至比清明节更为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