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为什么不仅是“鬼节”?

liukang202418小时前最新吃瓜1200
本文转自【道中华】;
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我国传统风俗节日中很特别的一个,由于它是我国人对逝去爸爸妈妈以及亲人表达贡献、怀念的重要节日。它交融传统儒家的“秋尝”祭礼、《周易》阴阳消长的世界观、道教的三官崇奉以及释教的盂兰盆会等内容,是我国孝道文明的集中表现,也是我国文明兼容并包、与时俱进的实际例子。
交融三教的中元节
中元节一起具有儒、释、道三家的前史根由。依照儒家的礼制,秋天要对先人进行秋尝之祭。所谓“尝”,是指请先人品味当年秋天老练的新鲜粮食谷物。这既有对先人庇佑丰盈的感谢,也有以不敢独享食物的举意向先人表明的敬意。中元节地点的阴历七月正属秋季,因而,假如要追溯中元节最早的源头,大约便是秋尝祭礼了。
一起,阴历七月十五在儒家的易学中相同有着特别意义。汉代儒家经过对《周易》“阴阳”思维的研讨,提出“音讯卦”说。“消”即削弱,“息”即添加,“音讯”即指阴阳二气在一年之中的消长改变。汉代的经学家依照这一原则,在《周易》中找出12个特别的卦,其间代表阴历七月的是否卦。否卦的卦爻摆放恰好是乾卦在上、坤卦鄙人,乾卦为三个阳爻、坤卦为三个阴爻。这代表阴历七月刚好处在阴阳二气均分的方位,是一年中阴阳平衡的节点;一起,它又是阴盛阳衰的起点——是阴气逾越阳气的初步。而十五日恰好是阴历七月的正中,因而,七月十五便是一年中阴阳消长改变趋势反转的最中心点,从此之后,阴气渐盛、阳气渐衰。
在古人的观念中,逝去的亲人现已去了阴间。因而,在阴历七月十五阴阳改变的中心点祭祀亲人,可谓“恰逢当时”。
跟着东汉以来道教的开展,我国人又产生了“三官大帝”的崇奉。三官大帝分别为天官大帝(赐福)、地官大帝(赦罪)、水官大帝(解厄),其间地官大帝的诞辰即为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中元节之名也正源于此。因而,跟着道教三官崇奉的参加,阴历七月十五的祭祀活动又有了为逝去先人祈福赦罪、使其可以安居地下的意义。释教有结夏安居的传统,即在夏日旱季到来,草木、昆虫繁衍最盛的时分,僧人们要一向聚居不出,专注修学。这一风俗传至我国后,依照我国的气候特色,结夏安居的完毕时刻刚好也是阴历七月十五。从而,这一风俗又与释教的另一传说“目连救母”交融,所以就有了超度逝去亲人的阴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从中元节的前史演化来看,它既有本乡儒道的文明、宗教根由,一起也交融了释教的相关内容,并在长时间的民间传达中,终究演化成一个以吊唁、追思、祭祀、救度逝去亲人为首要内容,交融三教的风俗节日。
兼通天人的孝道文明
根由杂乱的中元节是我国孝道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核心内容是对逝去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的吊唁。孝道文明作为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底是我国人的传统宗族观念。
《周易·序卦传》说,“有六合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配偶,有配偶然后有父子”。在我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对个别的人的了解是以家庭或宗族为条件的。在古代前贤看来,人有必要在对自身诞生进程的探究中才干了解自身。人们将对自身的界说天然而然地追溯到整个宗族,更直观地说,每个人的存在都根源于爸爸妈妈。由此,“孝”就获得了坚实的根底。它不只是对爸爸妈妈的朴素天然情感以及一系列行为规范,并且是在对爸爸妈妈的真情流露中,对生而为人的咱们自身的最大必定。
可以说,孝的实质,其实便是人的实质,我国人是在孝的实践中成为自身的。也正因而,所谓的孝,在骨子里表现着一种对自己生命的职责。《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总算立身。”从中可见,一方面,人们对孝的了解是在孝的实践进程——行孝中完结的;另一方面,孝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以人对自身品格、工作的成就为终究指向。
孝在我国文明中还具有一种稠密的逾越性意味。《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在古人的观念中,孝既是“六合”即世界运转规则的一部分,又是“民”即人的行为原则。孝道文明的道德性与逾越性,在中元节这一风俗节日中得到充分表现。从其道德性而言,人们理应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尽孝;从其逾越性而言,人们与爸爸妈妈之间的道德联络逾越于实际之上,这种由上天赋予的联络并不会由于生命的有限性而受到破坏。
▲2020年9月,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办的中元节祭祖活动。(新华社记者 马毅敏 摄)
贯穿神人的宗教观念
中元节除了是孝道文明的重要载体,一起也表现着我国人传统的宗教观念。
作为一个吊唁逝去亲人的节日,中元节的建立自身便是我国人宗教观念的最好注脚。对古人而言,其一生所参加的宗教活动,简直都与道德相关,吊唁、祭祀逝去的亲人,更是其间的重中之重。也正因而,才使得我国人的宗教观念中充满着一种人伦日用的温情。
我国人最遍及的崇拜、祭祀目标,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老一辈、先人。哪怕是那些真实的“神灵”,也会被我国人想方设法地解释为“爸爸妈妈”“家长”之类。如《尚书·泰誓》说“惟六合万物爸爸妈妈”;《周易·说卦传》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旧时的我国人简直家家供奉“灶王爷”,且称之为“一家之主”;至今,人们的口头语中,也还有“老天爷”一词。在我国人的宗教观念中,所谓鬼神,其实是人们道德联络的延伸与提高。鬼神、神灵除了是需求敬畏、崇拜的目标,更是咱们的“爸爸妈妈”“亲人”“先人”。
事实上,中元节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才诞生并演化至今。从着重“神”“人”不同的视点来看,有必要有专门的礼仪对待。由此形成了专门的“祭礼”,着重宗教祭祀行为与日常日子区分隔。如《礼记》中说,夏朝人祭祀首要依托煮熟祭品后发出的热气交流神灵,商朝人祭祀依托音乐,周朝人祭祀依托酒的香气。从中元节的节日风俗来看,供奉祭品明显归于以香气祭祀的变形、烧化纸钱金帛则脱胎于以热气(烟气)祭祀,至于放河灯、放焰口等风俗,则简直不会出现在日常日子的典礼、行为中。因而,中元节的种种风俗,实质上是在我国人“神人有别”观念影响下的产品。
非遗中的传统节日
中元节这一陈旧的传统节日,如今已是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千年传统过出新滋味。
重庆市丰都县将于8月30日举办2023年丰都中元节活动,内容包括“名山祭祖、城隍出巡、祭祖大典、冥烟寄思、万人放灯”五大典礼。据了解,该活动将放飞12个直径1.5米的“祈福灯”,还有1万盏“祈福灯”沿江岸线腾空,200架无人机孔明灯联动扮演,将夸姣的希望提高为灿烂的灯火,让参加者感触我国孝、善文明,传承中华优异传统文明。
在香港特区,潮人盂兰胜会又称“盂兰节”“中元节”“鬼节”“麻谷节”或“七月半”,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侨居香港的潮汕人举办盂兰胜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前史,是整个香港较盛大及大规模的风俗活动。2010年5月,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当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传统风俗“资源河灯节”源起于资江水道的航运,由中元节而来,是祭祀先祖的一种典礼,也是对罹难河工、水手、放排工的一起吊唁行为。放河灯包括祭祖、制灯、放灯、许愿等一系列活动,既有中元节的风俗特色,又交融当地人们的日子风俗特征。2014年,中元节(资源河灯节)当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中元节前夕,广西桂林资源县资江灯谷万人祈福一起漂放河灯,再现“万盏河灯漂资江”奇迹,花样繁多的巨细河灯交相辉映,带着祝愿点亮资源山城之夜。(中新社记者 杨宗盛 摄)
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鄂嘉镇都会举办中元节活动,在大众自发安排笙歌传唱、自娱自乐的根底上,添加文艺演出、赛歌会,以及打陀螺、磨担秋扮演等,促进了当地民间歌舞乐的传承、维护、开展。2019年10月,鄂嘉七月十五中元节被列入州级第五批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面临这个踏着秋风而来的节日,咱们不只要记住它原本的样貌,更应将其间的文明回忆和民族情感融入日子,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习惯年代开展,让保存传统文明根脉的节日别具风采。
(本文刊发于《我国民族报》2023年8月29日。)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七夕刚过“鬼节”来了,而这些风俗其实并不是迷信?

阴历七月的两个传统节日,十分风趣:其一,“七夕”这个浪漫情人节刚过,“中元节”便接二连三;其二,道教与释教都把中元节定为“鬼节”,因史无精确记载,无法断定谁先谁后,权当道释两家不约而同了;其三,中元节...

友情链接: